5歲的幼兒園小女孩2000公尺長跑成績能達到多少?恐怕能跑完全程的都沒幾個吧。
來自廣州的5歲小女孩萌萌,僅用13分50秒就跑完了2000公尺,45分鐘能連續自由泳700公尺!要知道,小學的耐力跑是400公尺(50m*8折返跑),許多女大學生發怵的耐力跑也只有800公尺而已。
如此驚人的耐力該下怎樣的「苦功夫」才能訓練出來?
01
意料中的「意外收穫」
故事要從四年前(2015年)說起。
一歲時候的萌萌坐、爬、走路等都比同齡人要差,家長們有些著急;萌萌的父親張弓是基因定序和蛋白質組學的國際知名專家,想著或許自己的專業能幫上忙,於是和同事一起,給萌萌做了全基因組檢測。
基因檢測結果顯示萌萌有一個基因造成了鈣吸收障礙,可以解釋其行動發育緩慢。但單純的高鈣飲食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而基因檢測結果顯示VDR基因並沒有問題,所以可通過多曬太陽、戶外運動來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量。
意料之外的是,基因檢測結果還顯示萌萌擁有很多耐力運動基因,因此張爸決定因勢利導,通過飲食調節和戶外活動來緩解萌萌鈣吸收障礙問題,順便發揮運動耐力基因的長處。
幾項簡單的措施不到半年時間便有了明顯成效。「一歲9個月的時候,她就可以連續跑1620公尺,說明戶外活動很好地促進了鈣吸收,基因檢測顯示的運動潛能也被證實了。」張爸表示,雖然基因檢測後發現了萌萌的運動潛能,但並未刻意訓練,只作為鍛鍊身體的手段,偶爾帶著她去操場隨便跑跑。
02
寫在基因裡的潛能
這樣罕見的優秀成績,很快引起了國際知名體育教練的關注。
「5歲的女孩2000公尺跑僅用了13分鐘,這是現象級的表現了。」英國拉夫堡大學、美國體能協會NSCA體能訓練專家李元傑說道:「基因對運動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可以看到,很多耐力基因較好的運動員,稍加訓練,耐力運動成績就能得到很大提升;而爆發力基因好的運動員,不斷訓練耐力,提升也是有限的。」
許多西方國家從小培育運動員時,便是從基因檢測入手,重點培養具備運動潛能基因的孩子。這就是為什麼英國雖然面積小、人口少,訓練強度也不如中國大,但在奧運會和各種世錦賽上的金牌獎牌總數卻經常能超過中國。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美術、精細操作、語言、數學等潛能與數千個基因高度相關,體育界的現實例子也比比皆是:1958年至1959年3次打破男子100公尺蛙泳世界紀錄、被譽為「蛙王」的穆祥雄,出生於游泳世家,其父親穆成寬就是一名游泳健將;前男籃國家隊中鋒姚明也是在體育大院里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為父母取得的運動成就感到自豪,也像他們一樣走上了籃球道路;16歲就打破200公尺蝶泳世界紀錄的菲爾普斯甚至從小玩到大,從未經過艱苦的訓練,就斬獲了23塊奧運游泳金牌。
03
來自外界的爭議
興趣和潛能哪個重要?苦練和潛能哪個有成效?在張爸看來,興趣可以培養,潛能卻只能「看命」;努力總有回報,但在基因弱項裡努力十分很可能還達不到有潛能基因的人努力三分。
其實,集舞蹈、繪畫、武術等幾大興趣培優班於一身的中國孩子隨處可見,但多數結果並不如家長當初報班時想的那樣美好。究其原因,「天生五音不全」的孩子去了聲樂班,練不出來不說,自信心還受到了打擊;運動協調性和平衡性差的孩子去學了芭蕾舞,不僅成效差,還容易受傷。
美國EXOS資深運動表現教練Matthew CHENG表示:「利用基因資訊,讓孩子得到更早的天賦鍛鍊,中國的發展之快是令人驚訝的。」「萌萌無疑是具有這方面潛能的,她的父母將她引導到正確的訓練方向是重要的一步。」
儘管基因檢測在國外已普遍開展多年,我國民眾對基因檢測的接受度還相對保守。基因檢測長期以來缺乏規範標準是國際性難題,屢次發生的「精準醫學不精準」負面事件更是讓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受到廣泛質疑。
對此,國家科技部於2018年啟動了國家重點研發專項《醫學生命組學數據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而張爸正是該項目的骨幹科學家之一。2019年6月,廣東新聞聯播專門報導了他們的成果。(新聞聯播報導直達)
項目組不斷刷新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的測定準確度的世界紀錄,樹立了多項業界標竿。基於此,全球首個生命組學質控標準有望在中國率先建立。這標誌著「基因檢測的準確度」將不再是問題。
「我們是做基因定序和解讀的,但怎麼進一步提高,還需要專業教練來進行科學的訓練。」張爸說到。
Egypt IGNITE國際訓練中心體能教練Hussein ABDELDAYEM也表示,將基因資訊納入訓練計畫的考量,能充分瞭解運動員,以儘可能高效、安全的方式幫助他們發展成長。
目前,根據基因檢測結果,由多位國際頂級運動表現教練給萌萌定製的訓練方案已開始實施。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拿手的技能,但並非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興趣、展現潛能。長弓生化科技通過基因檢測已為眾多孩子精準地找到屬於自己的特長,期待在正確的引導下,像萌萌這樣,在輕鬆快樂的童年中自信成長的中國孩子越來越多,教育強國之路越走越寬。